◆本網頁圖文版權所有,若有轉貼、引述請先取得同意◆   【日本語】 【English】



<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和平詩畫展、世界和平博物館特展,持續展出中,歡迎參觀。>

影像記憶網:凝視歷史的自由人

——《潘小俠紀實影像-白色烙印:1949~2009人權影像》序

文/曹欽榮

  20世紀末交替,小俠記錄了橫跨20年(1986-2009)的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當代攝影集,編織起「過去不久」的歷史裡的質樸臉孔所映照出來的影像記憶之網,透露了這些前輩們外顯質樸臉孔內裡的反抗意識,影像在這裡成為台灣民主化無可辯駁的證據-「人民做主」是小俠影像帶來抽象的民主原則的具體影像實踐。就這點而言,小俠的白色恐怖受難者照片,凝結了於高壓歷史衝突下烙印在受難者身體所散發出來的「自由人」在今天的精神面貌。


  20世紀台灣從日本帝國殖民轉換到國民政府類殖民體制,20世紀末台灣如何可能民主化,民主素養如何可能成為21世紀新的台灣國民文化?深刻廣泛論述為什麼有可能民主化的大問題是研究的課題,不能忽視的是台灣戰後反抗者不斷無畏地投入反抗運動,這一來自歷史追求「自由」的傳統,造就且醞釀了1980年代主客觀反戒嚴環境,基層群眾集體走上街頭爭取被剝奪的權利,我們也當記得1989年520鄭南榕出殯那天,小俠所拍的詹益樺火鳳凰般身體十字架的照片-停格了台灣全面性社會改造運動的影像象徵,鄭南榕與詹益樺炙烈的兩把自由之火,撼動了多少人心!



  影像集的臉孔,宛如凝視著1949年以來失敗主義的統治者在台灣所建構出來的虛偽國族榮光的毀壞,毀壞的體制至今並未崩解離析,長期戒嚴下所積累的各式各樣退化的、惡質化因子滲入台灣土壤底層,有如另類隱形有待清理的工業環境遺毒。當我們閱讀、直觀受難者素樸臉孔,認識了過去國家體制迫害人民的惡行劣跡,考驗今日的我們為建立嶄新國民國家的民主文化,路途仍然遙遠,但是,素樸的臉孔告訴我們,深化民主素養的文明是可能的,我們必須在認識歷史中前進。


  攝影是否能幫助認識歷史的功能主義命題,充滿著正反合爭辯論點,但是,無可否認的人物視覺影像,從1839年西方攝影術宣告出現以來,攝影與記憶的關係一直涉入「記憶和歷史」的真實性、美學價值、社會用途,乃至政治、權利、性別議題等等的交鋒論述,這些影像及論述的演進史,伴隨著世界思潮,恰恰豐富了影像重建歷史的多元協力的可能性,反映在承載文明的博物館世界裡的展示溝通,影像可說是無處不在,博物館聲影科技化的趨勢,使得保存影像已成為博物館專業工作之一。

  在我們的國家台灣,21世紀出現了兩個紀念白色恐怖的園區(綠島、景美),這是個新的社會集體事務,關係民主教育的普及化,園區以博物館任務紀念當事人之外,紀錄個別受難者的生命史,無可旁貸,影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小俠在不同時間記錄了綠島監獄、景美監獄、安坑刑場、安坑調查站、泰源監獄等等受難者與歷史空間影像,其中反映了進一步探索/詮釋個別、集體、國家歷史的第一步影像工作,我們期待文建會能夠實現曾經計畫在景美人權紀念園區設立國際性的人權影像資料中心,小俠的影像集說明了設立人權影像資料中心的必要性,為了自由人共同體嶄新的民主文化,我們仍須努力。

  2009年戒嚴60周年紀念(1949.5.20-1987.07.15),在美麗島事件30周年紀念日,也是國際人權日,小俠自費出版《白色烙印》,見證了台灣戰後以來,228、白色恐怖、民主化運動裡,人民素樸臉孔集合起來成為追求「自由人」共同體的集體記憶影像,對照官方檔案裡受難者的年輕臉孔檔案影像(包括被槍決者的生死前後霎那照片、受難者檔案照片),影像的歷史視覺震撼,將留給我們意義深遠的影響。


《潘小俠紀實影像-白色烙印:1949~2009人權影像》2009年12月出版

免費導覽培訓,獲贈多項綠島人權文史圖書及DVD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的「新生訓導處第三大隊展示空間」即將完成佈展,為推廣綠島人權歷史,園區計畫於12月17日、18日辦理導覽人員培訓,培訓課程完全免費,而且參與的學員可免費獲贈多項圖書、摺頁資料、白色恐怖影音光碟DVD,包括:園區摺頁、園區導覽手冊、《人權之路》、《耕甘藷園的人》(受難者郭振純先生著作)、2006年綠島人權紀念園整體規劃結案報告書光碟、2006年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文史蒐調結案報告書(含光碟)、2005年「解密政治檔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展」展覽小冊;以及DVD《青春祭》、《白色見證》、《我的人權之旅》、《火線任務》、《綠島的一天》;另有「2009年綠島.和平.對話」明信片(一套8張)、「第三大隊」明信片(一套16張)、人權包(2001年「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展」紀念明信片、2002年園區綠洲山莊禮堂展示摺頁、2003年「戰火浮生-台灣人去打仗」展覽小冊)等。詳細招募辦法及簡章如下:

綠島人權紀念園區
「新生訓導處第三大隊展示規劃暨製作」計畫
導覽人員培訓報名簡章

壹、說明
  依據「新生訓導處第三大隊展示規劃暨製作」計畫辦理導覽人員招募與培訓。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源於白色恐怖時代兩個政治監獄(新生訓導處
19511965年、綠洲山莊19721987年)。新生訓導處位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中段(綠洲山莊往東的莊敬營區東側),原為白色恐怖時期在綠島最早的政治犯勞動集中營營舍所在。藉由「新生訓導處第三大隊」重建及展示,完整呈現及說明當時「新生」(綠島人對新生訓導處政治犯的稱呼)在綠島的活動,以達到本園區保存人權歷史及教育推廣之效。

貳、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承辦單位:台灣游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參、時間
一、招募時間:即日起至20091215日。
二、上課時間:
 1. 第一梯次:1217日(周四)
 2. 第二梯次:1218日(周五)

肆、對象
一、園區駐地人員。
二、綠島/台東各級學校教師、公務人員。
三、文史工作/協會人員、民間業者。
四、預定人數:每梯次2030人。
  ※凡全程參本培訓課程,核予「終身學習時數認證」8小時。

伍、學員資料
  
本次導覽訓練將完整介紹「新生訓導處」常設展(室內、外),是未來園區提供遊客瞭解園區相關文史資訊的最重要展覽。以下所提供豐富、寶貴資料,是第一次將園區歷年累積資料,贈送給導覽人員。

一、上課前請學員先閱讀《2009綠島和平對話》:
  http://2009greenisland.blogspot.com/
二、參與培訓者,除提供本次導覽培訓手冊外,另贈予園區相關出版品:
(一)書籍
   1. 園區摺頁、園區導覽手冊(2008年出版,售價$250-
   2. 《人權之路》(2008年版,定價$1,000-
   3. 《耕甘藷園的人》(受難者郭振純先生著作,2009年出版,定價$380-
   4. 2006年綠島人權紀念園整體規劃結案報告書光碟
   5. 2006年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文史蒐調結案報告書(+光碟)
   6. 2005年「解密政治檔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展」(2005519展覽小冊)
(二)影片DVD
   1.
青春祭(30分鐘)/白色見證(60分鐘)2002年)
   2. 我的人權之旅(30分鐘)/火線任務(30分鐘)2007年)
   3. 綠島的一天(40分鐘,2009年)
(三)其他
   1. 2009年綠島.和平.對話」明信片(8張)。
   2. 「第三大隊」明信片(16張)
   3. 人權包(2001年「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展」紀念明信片、2002年園區綠洲山莊禮堂展示摺頁、2003年「戰火浮生-台灣人去打仗」展覽小冊)。

陸、課程

時間

課程內容

預定講員

上課地點

08:40-09:00

報到

主辦與園區人員

第三大隊

09:00-09:10

開幕暨園區願景

園區管理單位

第三大隊

09:10-10:30

園區重建歷程

陳孟和或其他受難者

第三大隊

10:30-10:40

休息


10:40-12:00

白色恐怖時期火燒島與政治犯(運用現場導覽)

曹欽榮

第三大隊

12:00-14:00

午餐/休息

14:00-15:20

第三大隊現場導覽解說

陳孟和或其他受難者曹欽榮

第三大隊戶外/室內

15:20-15:30

休息



15:30-17:00

導覽操作

第三大隊戶外/室內

17:00-19:00

晚餐/休息

19:00-21:00

綜合座談/閱讀心得

園區簡介室


陸、洽詢電話
1. 台灣游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林小姐
 電話:02-2753-0703 傳真:02-2768-4874
 Email : artin.new@msa.hinet.net

2.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薛小姐
 電話:089-671-095 傳真:089-671-288

3. 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 邱小姐
 電話:089-322-248分機205 傳真:089-332-525

柒、報名表

  (下載本招訓簡章及報名表)

綠島的一天: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影像紀錄

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與綠島人口述影像紀錄
文/曹欽榮
《綠島的一天》40分鐘記錄片,鋪陳了60年來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與綠島人之間的動人故事,不斷出場的人物故事和三代人之間的情感,流動在台灣與綠島的時空回憶。受難者及家屬的生命經歷連結著在綠島難忘的記憶,這些記憶也同時交織著當時封閉島嶼上綠島人的記憶。

(圖說:《綠島的一天》DVD是綠島人權文化園區2009年製作的影像紀錄,由台灣游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監製,圖為DVD袖套封面。)

綠島監禁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第一階段的監獄-新生訓導處(1951- 1965年),常常被解釋為「勞動思想改造的集中營」;第二階段則是封閉式高牆圍繞的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1972- 1987年,通稱綠洲山莊)。「集中營」式的管理方式,仍然是封閉式的監控,很難描述當時新生訓導處的受難者(綠島人稱他們為「新生」)在「勞動 改造」過程的狹縫裡,與綠島人各種層面的互動、與大自然、天地為伍的生活實態。

影片中出場人物以「新生」為主要述說者,穿插受難者家屬的妻子、兒子、孫女等不同世代的回憶;綠島人與新生的生產勞動、交易貨品、醫療、演戲等等互動所產生的情感流動;遊客來到綠島對自然環境的感受,參訪人權紀念園區的心得。以上這些多面向的故事組織成影片裡,人與人交往最樸實的面貌,雖然各自的身分不同、境遇有別。

(圖說:《綠島的一天》DVD附冊封面。)


影片人物追索歷史記憶的緩慢過程,與觀眾分享她/他們的過去經歷、現在心情和未來的願望,織成了「記憶之網」。這支影片不是採取計畫性的拍攝方式,是在追尋記憶的過程裡的紀錄,影片必須在有限的時間下割捨、選擇、剪輯,遺珠之憾無數,我們要深深感謝長期以來所有受難者及參與者的奉獻,使這支影片才得以完成,未來有賴更多的有心人,共同織起我們的歷史「記憶之網」。

受難者常說:綠島是她/他們生命中的第二故鄉,更有一位外省籍受難者堅持:綠島是他惟一的故鄉,他年紀輕輕就被送到新生訓導處。因為過去綠島最純淨的大自然,生養了受難者的身體,撫慰了她/他們的心靈,她/他們現在關切綠島的未來、自然生態、和歷史留下的經驗;現在,對遊客而言,綠島美麗的山海吸引了他們,卻難以想像60年前同樣年輕的受難者在島上度過漫長15年,這一切故事是台灣和綠島的無形文化資產,全世界可能沒有像這樣的孤島述說著這麼多說不完的動人故事。
更多資料:http://2009greenisland.blogspot.com/

本出版品作為公益使用。部份影像截至出版前無法聯繫上受訪人及受訪關係人,若有任何疑問,請與出版或監製單位聯絡。

影片人物-

受難者
朱煒煌 1927年生,涉1952年工礦公司新竹紡織廠案王如梁等案,判無期
柯旗化 1929年生,1952年因學生牽連,感訓1年;涉1963年方鳳揚等案,判12年
胡子丹 1929年生,涉1950年海軍永昌艦陳明誠等案,判10年
胡鑫麟 1919年生,涉1950年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判10年
胡寶珍 1924年生,涉1950年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判10年
林恩魁 1922年生,涉1951年省工委學委會林恩魁案,判7年
王荊樹 1922年生,涉1950年基隆市工委會鍾浩東等案,判10年
蘇友鵬 1926年生,涉1950年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判10年
許強 1913年生,涉1950年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1950年11月28日槍決
謝桂林 1920年生,涉1950年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1950年11月28日槍決
郭琇琮 1917年生,涉1950年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1950年11月28日槍決
謝湧鏡 1920年生,涉1950年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1950年11月28日槍決
樂信‧瓦旦 1899年生,涉1954年原住民湯守仁案,1954年4月17日槍決
葉盛吉 1923年生,涉1950年台灣省工委會學生工委會李水井等案,1950年11月29日槍決
朱耀山加 1921年生,涉1950年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1950年11月28日槍決
林立 1903年生,涉1950年山地工作委員會簡吉等人案,1950年12月19日槍決
黃溫恭 1920年生,涉1953年台灣省工委會燕巢支部黃溫恭等案,1953年5月20日槍決
蔡焜霖 1930年生,涉1950年台灣省工委會台北電信局支部張添丁等案,判10年
辜顏碧霞 1914年生,涉辜顏碧霞等案,判5年
黃雨霆 1928年生,涉1950年省工委黃雨霆等案,判10年
施顯華 1930年生,涉1949年台灣民主自治聯盟林正亨等案,判12年
謝秋臨 1923年生,涉1950年台中地區工委會張伯哲等人案,判無期
陳鵬雲 1927年生,涉1951年台灣省工委會台北街頭支部余大和等案,判15年
盧兆麟 1929年生,涉1951年盧兆麟案,判無期
張振騰 1929年生,涉1950年台中地區工委會張伯哲等人案,判12年
江槐邨 1932年生,涉1951年台灣青年民主自治革命促進會金木山等案,判13年
葉雪淳 1930年生,涉1950年台灣省工委會學生工委會李水井等案,判15年
張幹男 1930年生,涉1959年海軍台獨案,判8年
郭振純 1925年生,涉1954年郭振純等人案,判無期
黃廣海 1927年生,涉1954年空軍黃廣海案,判無期
黃石貴 1928年生,涉1951年台灣省工委會桃園大溪支部郭成相關案,判10年
張金杏 1932年生,涉1950年台中地區工委會張伯哲等人案,判12年
陳勤 1922年生,涉1950年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判5年
林鏡明 1922年生,涉1950年台灣省工委會鐵路部份組織李生財等案,判15年
邱奎璧 1924年生,涉1950年邱奎璧案,判10年
顏世鴻 1927年生,涉1950年台灣省工委會學生工委會李水井等案,判12年
閻啟明 1931年生,涉1956年三四○七部隊閻啟明為匪宣傳案,判8年
陳孟和 1930年生,涉1952年台灣省工委會學術研究會,判15年
歐陽文 1924年生,涉1950年省工委高鈺鐺等案,判12年
鄧華勝 1926年生,涉1950年海軍吳金良等案,判12年
陳廷祥 1921年生,涉1953年台灣省工委會燕巢支部黃溫恭等案,1953年5月20日槍決
郭衣洞(柏楊) 1920年生,涉1969年郭衣洞匪諜案,判12年
毛扶正 1932年生,涉1949年美頌艦毛却非等案,判5年
林耀金 1928年生,涉1953年台灣省工委會台北司機公會支部案,判12年
黃仲華 1931年生,涉1958年陸軍黃仲華案,判無期
王文清 1927年生,涉1950台灣省工委會郵電總支部計梅真案,判15年

受難者家屬
柯蔡阿李 1933年生,柯旗化妻子
張旖容 1981年生,黃溫恭外孫女
胡乃元 1961年生,胡鑫麟之子,小提琴家

綠島人
林登榮 南寮村人,綠島國小退休老師
田輝鴻 公館村人,鄉公所退休職員。
田份來 公館村人,中寮經營雜貨店退休
田亦生 公館村人,自來水廠職員
蔡居福 流麻溝人,潛水業者
田瑞鴻 公館村人,鄉公所職員
陳建男 公館村人,台東安養所職員
田珍珠 公館村人,小吃業者
唐樹香 公館村人,木工師傅
陳新傳 中寮村人,鄉公所退休職員
李賜福 中竂村人,東管處約聘雇員

遊客
李宏志 玫瑰 林松柏 宋涵 Rene Ziechner 黃亭潔 蘇維翎 褚縈瑩

撰稿:曹欽榮
日文翻譯:蔡焜霖
英文翻譯:Lynn Miles(梅心怡)
印刷設計:江國梁

朝向國際級和平博物館

「2009綠島和平對話」活動紀實之二
文/ 蔡宏明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年度人權藝術季「2009綠島‧和平‧對話」,已於7月10日正式開鑼。今年的藝術季,強調傾聽與對話,朝著「和平文化」的目標,企圖建設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成為「世界遺產指定地」以及「人權地標」。
(圖說:記者會中,台東生活美學館林永發館長說明今年藝術季相關活動。黃梅芳 攝影)

文建會第二處陳濟民處長特別蒞臨指導,曾經住過綠島的受難者三十餘人也從台灣各地組團參與盛會,更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博物館國際論壇」邀請了來自美國的林泉忠老師(琉球大學)、梅心怡(Lynn Miles,美國人,現已入籍台灣)、來自日本的小林隆二郎先生,與台灣的和平學及政治學學者對話,啟動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和平博物館交流的暖身。

藝術季雖然7月10日才開鑼,但是《中國時報》搶先於5月21日報導「和平博物館特展」的消息,藝術季企畫的三項展覽:「受難者最新名單展」、「和平詩畫展」、「世界的和平博物館」從6月16日起已開始展出,而《台灣時報》也自7月1日起至7月5日在〈台灣副刊〉連續刊登5天和平詩畫徵集的得獎作品、7月5日《自由時報》報導受難者最新名單展及相關消息,《聯合報》則於7月9日搶先報導今年藝術季的各項主要活動。

(圖說:受難者王文清在記者會中展示、說明當年手工克難自製的小提琴。黃梅芳 攝影)

7月10日記者會當天,美學館除了說明今年藝術季的宗旨與各項主要活動之外,也向社會公佈今年史蹟史料調查的成果,並播出象徵和平對話的紀錄片《綠島的一天》,這是一部紀錄綠島人與受難者互動的感人故事。紀錄片當中介紹了受難者當年以手工克難製作的小提琴,會中除了展示兩把克難小提琴,當事人王文清也現身說法,回憶當年製造小提琴的故事,引起媒體的關注。而都蘭山劇團也在記者會中以表演的形式,說明藝術季期間,將在綠島園區,演出《路有多長》,這是一齣關於原住民在五0年代初期被騙參與國共內戰,在戰爭中被共軍俘虜無法回家的戲劇表演。
7月10日當天,美學館安排參觀史前博物館、都蘭部落,向來自國外參與論壇的貴賓、受難者一行、媒體記者等,介紹了台東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展場及推廣場域。美學館林永發館長於擔任台東縣文化局局長任內,曾經推動都蘭山的藝術文化活動,將都蘭部落保留完整的原住民文化加以發揚,配合自然美景、「都蘭山藝術節」等人文活動,使都蘭山成為台東縣的「聖山」。都蘭山海邊與綠島遙遙相望,受難者站在都蘭糖廠舊址,遠眺自己當年被監禁的孤島,格外有一股親切的感覺。大家以遠方綠島海景為背景,拍了大合照,也對館長推動「都蘭山原住民文化」的成果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說:7月11日的國際論壇。左起:吳乃德、梅心怡(Lynn Miles)、曹欽榮、林泉忠、小林隆二郎、李明峻。黃梅芳 攝影)

7月10日晚上《綠島的一天》首映,同時播映園區出品的《火線任務—台灣政治犯救援錄》、《我的人權之旅》並由三片的導演與觀眾座談。7月11日舉行國際論壇、和平詩畫徵集頒獎典禮。陳濟民處長在頒獎典禮中致詞,肯定館長「保留歷史遺址、配合觀光資源、結合文化藝術」的經營理念,鼓勵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朝向「世界遺產、人權地標」的目標而努力。7月11日下午全體到達綠島,館長陪同處長參觀園區三項展覽,並到歷史遺址「十三中隊」祭拜埋骨於此的前輩,並主持當晚人權電影院、和平歌唱的開幕。
(圖說:文建會陳濟民處長(後排右四)、美學館林永發館長(後排右一)與和平詩畫徵集得獎者於頒獎典禮中合照留影。黃梅芳 攝影)
(圖說:畫作榮獲全國組佳作的歐晉華小朋友(左三)是高一生先生的外曾孫,他的外祖母高澄美女士(右二),是高一生的三女兒。當天家人陪他遠從台中到台東領獎。黃梅芳 攝影)
(圖說:全體至十三中隊悼念埋骨於綠島的受難者後留影。曹欽榮 攝影)

今年的人權電影院前後長達16天,放映人權紀錄片及影片多達34場,為綠島夏天的旅遊旺季提供了有意思活動,受到民宿業者及觀光客的歡迎與喜愛。創下多項台灣第一的「2009綠島‧和平‧對話」,成為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與國際和平博物館網絡接軌的里程碑。

風雨吹過綠島

「2009綠島和平對話」活動紀實之一
文/曹欽榮

夏天,樂活的年輕人在綠島追逐島嶼的風、太陽和海洋,夏季的颱風、低氣壓追逐著島嶼的人們,風捲起瞬息萬變的雲彩,風喜戲著層層波粼的浪花;她們/他們也在綠島人權紀念園區追尋著歷史的痕跡,在人權紀念碑閱讀著、扶摸著一位又一位受難者的名字,揣想著名字背後的故事,內心裡問著:這個母親與妻子曾經為它而暗夜流淚的島,曾經發生過什樣的驚天動地的事!
(圖說:在綠島人權紀念碑受難者人名墻,獻上我們心中的玫瑰,傳唱她/他們的歌。曹欽榮 攝影)

於今自由地風吹過島嶼,年輕的心自由自在奔馳在島嶼的草原,浮游在陽光豔麗的海洋。不再悲傷的島嶼!需要和平歌唱的島嶼!

每年不同時節陪伴著受難者前輩來到綠島,她們/他們各自有說不出來的心情寫在臉上,曾經年輕的自己度過島上的每一個日升日落、月升月沉的日子,日復一日,明天的希望在日月升沉、起落之間,在內心裡綻放。

今年,邀請曾經參加救援台灣政治犯的國外人權工作者,與受難者到綠島一起走過從前,在島嶼海濤聲聲吟唱的夜空裡歌唱未來的希望,我們要歌唱和平。一位來自日本的歌手小林隆二郎,曾經參與30幾年前在沖繩與那國島救援從宜蘭坐船逃出台灣的政治犯,而後,小林第一次來到台灣協助日本AI(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大阪分會蒐集及傳遞台灣政治犯訊息,30多年後,2008年小林第一次重返台灣,記掛著一定要有機會再來台彎,一定要去台東、綠島。30多年前曾經見面的陳菊,現在是承辦世界運動會的高雄市長,2009年到綠島之後,再一次與百忙中的她在高雄見面,最動人的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約定了這樣的見面,過去共同創造了不可能的可能,台灣成為民主自由的社會,先行者與救援者-她們/他們是集體的歷史見證者。為了這樣的見證,小林再度於2009年7月11日與許多政治犯前輩來到綠島,為2009綠島和平對話唱出他自己的創作:和平、自由和愛,也在綠島人權紀念碑唱出了充滿海洋與島嶼傳奇的沖繩樹靈之歌。
(圖說:2009綠島和平對話於7月11日舉行和平歌唱,面對觀眾坐著的是:達卡鬧(左)、小林隆二郎(中)、蔡焜霖(右)。曹欽榮 攝影)

キジムナー(樹靈KIJIMUNA)
Poem’Song :りゅうじろう 小林隆二郎   翻譯:蔡焜霖


村子裡的聖地森林 一棵榕樹的古木
從遙遠的太古 聽說棲息著
紅咚咚的頭髮 紅咚咚的臉孔
融入人間 融入小島 融入海洋
整日跳舞玩耍 キジムナー
遙遠古時候的愛玩鬼 キジムナー

熊熊烽火遼原 戰場哀號遍地
逃命的雙眼裡 烙下生命的哀怨
為何人們要爭鬥 為何人們要互相殘殺
憤怒的哭喊 使白色的雨降落
祈求 和平世界 キジムナー
和老阿媽一起祈求 キジムナー

(間奏)

人類的自私任性 讓他死了心
隱聲匿影 躲在夜幕的漆黑中飛來飛去
人們誤會了富裕 使生活、海島和人自己
逐漸蹦毀至今 讓他滴下憐憫淚水
請別哭泣請別傷心 キジムナー
人的靈魂才是最要緊 キジムナー
何年何日你的身影 才要現身 歌唱 和歡舞
將小島、海洋原來的樣子 以及它所含有的深意
人類的每一個人 定能學會和認清
世上所有的生物 生命與生命的連結
正在破曉的天空 現在快要亮了
讓我們歡欣鼓舞於彌勒勝世吧 キジムナー

正在破曉的天空 現在快要亮了
讓我們歡欣鼓舞於彌勒盛世吧 キジムナー

歌將不斷的唱下去,在海角天涯傳唱,無論風或雨吹過綠島。小林到達綠島之前,已經寫好一首為台灣及綠島所創作的日文新歌詞,由受難者蔡焜霖即時翻譯成漢文,在7月11日晚上由蔡焜霖朗誦。

那天晚上由小林與達卡鬧合作的和平歌唱,島嶼起了風和雨,低氣壓將要光臨島嶼,來探路的風和雨卻在歌唱中漸漸平息,而後,現場每一位參與的人手拿著白玫瑰,獻給已離開人間的受難者,請她/他們安息,她/他們的事跡將成為我們的歌,持續在海角天涯傳唱,無論風或雨吹過綠島。7月11日夜漸深的時候,人權電影在紀念碑前開播,紀念碑人名牆地上盏盞的燭光,輝映著風雨過後的島嶼點點繁星的夜空。不在人間在天上的前輩們,我們細數著那一顆星是您在對我們閃爍!

寄語 吹過綠島的風
日文詩:小林隆二郎     中文翻譯:蔡焜霖(白色恐怖受難者)

風 吹過綠島
梭巡著 綠島的歷史
時而感傷 時而疾厲 猶如諄諄告誡既往的過錯
風 並不分彼此 叮嚀著所有的人
風 吹 掠過綠島

那些濫用暴力犯過錯的人啊 你們要為愚蠢的行為認錯
要反省 要警惕 不再重蹈覆轍 更應嚴格厲行尊重人權
那就是要將全般事實 用自己的手 攤開在白日之下
斷不可妄想隱匿或破壞史實 把它葬送於無形無影之中

曾是一個良心犯 無理無由 在牢獄度過漫長歲月的人啊
你們在牢獄中不屈不饒的堅忍 以及支撐它的意志與精神 要把這些完完全全
歷經一代又一代不斷地接棒傳承 不讓那些悽慘故事風化消逝
將人權的可貴 和平的值得珍惜 與全世界的人共有和分享

從來不認識那個悲慘年代的年輕人啊
你們現在所擁有的自由 是許多前輩熬過千苦萬難才換得來
而這些前輩如今 懷著極高的期望
關注著你們對人權和平的關懷與行動

而我 要以所剩不多的人生 來學習台灣的歷史 以及為人權和平的
奮鬥 要從日本 從亞洲 從這個地球 為追求遵守人權和平的世界實現
而繼續我小小的奮鬥

風 吹過綠島
梭巡著綠島的歷史
時而感傷 時而疾厲 猶如諄諄告誡既往的過錯
風 並不分彼此 叮嚀著所有的人
風 吹拂過綠島


(圖說:蔡焜霖朗誦「寄語 吹過綠島的風」。曹欽榮 攝影。)

(圖說:受難者陳英泰專注地看著紀念碑牆上難友的名字。曹欽榮 攝影)

(圖說:受難者林約幹特地來到綠島為50年代桃園龜山案的難友:陳盛妙、卓阿臣、張仕賢、劉欽發、簡阿龍(1951年9月18日被槍決)獻上玫瑰。曹欽榮 攝影

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點閱現場圖檔詳看名單)

展出總說及名單展示
一、以下名單分成五部份:(一)已知獄中死亡名單(54名)、(二)槍決名單(1, 061名)、(三)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7,200名)、(四)所涉案件未被歸類或命名之「生教所」名冊及其他名單(972名)(五)所涉案件未被歸類或命名之其他名單(124名)。第(三)項包含第(一)、(二)項,名單總數(三)+(四)+(五)=8,296名。名單總數難以避免重複之處,詳細資料內容有待更嚴謹的研究成果。
二、前述名單與紀念碑銘刻之名單有重覆之處。紀念碑銘刻之名單是由民間團體人權教育基金會發起建碑運動,1999年紀念碑落成,由基金會徵求受難者同意後銘刻在紀念碑上,之後增補一次名單(430名+513名=943名),這些名單的受難者並不一定在綠島監禁過。
三、第(一)至(五)項分別有分項說明,由於名單來自各方廣泛資料,基於園區博物館的責任,將近年來蒐集資料依檔案為最終根據,比對後公開,這是階段性的受難者名單,不代表受難者總數。因檔案及資料浩繁,核對不易,疏漏難免,懇請各界先進,提供白色恐怖相關文獻,以利增訂補正。
四、紀念博物館公開名單的任務,是紀念受難者及向社會大眾負責說明,這次臨時性展覽的觀眾反應意見,將做為園區的重要參考。受難者個別補償應依補償作業法令規定為之。
五、紀念博物館非常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主動提供訊息給館方,增加彼此的互動和了解,本園區懇請各界提供各方面的寶貴意見,園區非常樂意為大家服務。

於綠島人權紀念碑展示的「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依展示順序拍攝現場照片,合計16張照片,如下:
01.已知獄中死亡名單;槍決名單一、二


02.槍決名單三、四、五


03.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一、二


04.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三、四、五


05.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六、七、八


06.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九、十、十一


07.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十二、十三、十四


08.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十五、十六


09.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十七、十八、十九


10.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二十二

11.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12.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13.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二十九、三十、三十一


14.「生教所」名冊及其他名單一、二


15.「生教所」名冊及其他名單三、四


16.「生教所」名冊及其他名單五、六;其他名單

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



(圖說:園區經過多年蒐集資料、整理,將8,296名受難者名錄公開展示的「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 曹欽榮 攝影。)

前綠島人權紀念碑公園(1999年落成)銘刻於花崗石的受難者有943人,當時銘刻之名單是由民間團體人權教育基金會發起建碑運動,1999年紀念碑落成,基金會徵求受難者同意後銘刻在紀念碑上,人數有限,這是受到建碑當時的政治及社會整體氛圍影響所致。園區經過多年蒐集資料、整理,將8,296名的受難者名錄佈展於紀念碑公園內,徵詢社會各界意見,以待來日正式銘刻。這些名錄的資料來源有:(一)研考會檔案管理局「國家檔案」;(二)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已補償名單;(三)台灣仁愛教育實驗所《新生個案資料清理名冊》;(四)綠島戶政事務所戶籍謄本:(五)已公開出版之受難者口述紀錄或回憶錄;(六)口述歷史採訪未出版記錄資料。

(圖說: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人權紀念碑的「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攝影 曹欽榮)
基於園區博物館的責任,將近年來廣泛蒐集的資料,依檔案為最終根據,比對後公開,這是階段性的受難者名單,不代表受難者總數。因檔案及資料浩繁,核對不易,疏漏難免,懇請各界先進,提供白色恐怖相關文獻,以利增訂補正。受難者個別補償應依補償作業法令規定為之。


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展出總說)
一、以下名單分成五部份:(一)已知獄中死亡名單(54名)、(二)槍決名單(1, 061名)、(三)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名單(7,200名)、(四)所涉案件未被歸類或命名之「生教所」名冊及其他名單(972名)(五)所涉案件未被歸類或命名之其他名單(124名)。第(三)項包含第(一)、(二)項,名單總數(三)+(四)+(五)=8,296名。名單總數難以避免重複之處,詳細資料內容有待更嚴謹的研究成果。
二、前述名單與紀念碑銘刻之名單有重覆之處。紀念碑銘刻之名單是由民間團體人權教育基金會發起建碑運動,1999年紀念碑落成,由基金會徵求受難者同意後銘刻在紀念碑上,之後增補一次名單(430名+513名=943名),這些名單的受難者並不一定在綠島監禁過。
三、第(一)至(五)項分別有分項說明,由於名單來自各方廣泛資料,基於園區博物館的責任,將近年來蒐集資料依檔案為最終根據,比對後公開,這是階段性的受難者名單,不代表受難者總數。因檔案及資料浩繁,核對不易,疏漏難免,懇請各界先進,提供白色恐怖相關文獻,以利增訂補正。
四、紀念博物館公開名單的任務,是紀念受難者及向社會大眾負責說明,這次臨時性展覽的觀眾反應意見,將做為園區的重要參考。受難者個別補償應依補償作業法令規定為之。
五、紀念博物館非常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主動提供訊息給館方,增加彼此的互動和了解,本園區懇請各界提供各方面的寶貴意見,園區非常樂意為大家服務。

2009年6月15日